第三方帐号登录

第三方帐号登录

使用邮箱登录

找回密码

全站搜索 传播新资讯,发掘源创意!

智能设备从电击内衣到口红枪,这个世界正在致力于保护女性!

2020-05-21  6789

根据世卫组织 2017 年的一项统计,全球约有 35% 的女性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性暴力,有 1.2 亿未成年女孩曾被强迫发生性行为。

这显然是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更可怕的是,这些数字背后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当企业高管鲍毓明性侵养女的新闻曝光后,有更多女性在微博公开了自己在未成年时被性侵的经历。

在不久前震惊韩国的「N 号房」里,有 26 万男性围观了 74 名女性遭受性剥削的画面。平均每 100 个韩国男性就有一个人参与了这场「网络性侵」中。

除了这些登上热搜的性侵案件,女性在地铁、公交等公共场所遭遇「咸猪手」的新闻几乎隔三差五就能看到。

面对这些社会顽疾,一些科技公司试图推出五花八门的高科技防狼产品,来帮助女性保护自己。不过这些产品真的能让女性更加安全吗?

堪比特工装备的高科技防狼神器

在《007》、《王牌特工》这类谍战电影里,特工使用的那些高科技装备总令人印象深刻,一支钢笔、一直手表、一把雨伞,都可能是致命的武器。

现在很多科技公司推出的防狼产品,灵感仿佛就是来源于这些特工电影。

为女性提供的防身工具,最常见的往往是防狼喷雾。然而现实情况是,女性遇到色狼时可能根本来不及掏出来,因此不少防狼智能硬件设计成可穿戴产品,与女性的衣着配饰结结合在一起。

智能戒指 Nimb.

智能求救设备通常会以首饰形态出现,小巧而不引人注意。无论是智能戒指 Nimb,还是智能吊坠 Athena,外观时尚简约,和一般的配饰没什么差别。

而这些智能配饰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女性遇险时,一键向警察或者紧急联系人发送求助信息,神不知鬼不觉。像 Nimb 还具备录音功能,激活后自动进行录音取证。

口红也是女性理想的的的防狼「妆备」,在强奸案高发的印度,就有人开发出一种 「口红枪」。通过蓝牙连接到手机后,可以一键报警,虽然不能发射子弹,但能发出巨大的爆炸声来吓退攻击者。

除了「口红枪」,这种设计还能融入到高跟鞋和手提包中.

实际上,「口红枪」在历史上还真的曾被用于特工的暗杀行动中。上世纪 60 年代,西德就缴获过一直克格勃女特工使用的口红手枪,是一支伪装成口红的 4.5 毫米口径单发手枪,号称「死亡之吻」。

防狼硬件当然不能做成致命武器,但也有着一些杀伤力更强的设备。

同样是在印度,前几年一位航空工程师 Manisha Mohan 就设计了一种「电击内衣」,如果有色狼胆敢袭胸,这款内衣就会释放 3800 kv 的电流,这足以让袭击者严重灼伤,同时内衣也内置了 GPS 定位,在发出电击的同时向警方发出求助信息。

由于杀伤力较大,为了避免误伤,内衣里的压力传感器会进行识别触碰的力度,只有在强力挤压、捏与抓时才会发出电击,平常的拥抱不会让它启动。

要阻止色狼侵犯,也不一定要攻击他。有人另辟蹊径,设计出别人怎么也脱不下的 「反强奸内裤」(AR Wear)。

这款内裤采用了一种特殊的面料,轻薄的同时却拥有很高的强度,连剪刀也不能剪开。内裤还配备了一个锁扣,开关只有自己知道,穿上后只靠蛮力是无法将它脱下来的。

这个设计的好处在于,即便女性因为醉酒等原因失去意识,图谋不轨的人也不能为所欲为了。

还有一些防狼产品希望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既有几位大学生设计了一种指甲油 Undercover Colors,可以在约会时检测饮料中有没有迷药。

Undercover Colors 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只要和 Rohypnol、Xanax 和 氟硝安定等几款常见的「约会强暴药」接触,30 秒内颜色就会发生改变,如果女性在发现指甲变色,就可以尽早离开了。

除了可穿戴产品,随着 #Metoo 运动的兴起,各种主打对抗性骚扰,保护女性的应用也多了起来。

一款叫做 Callisto 的 app,可以在让受害者在匿名的情况下,报告自己遇到的性侵行为,这款应用已经被美国 13 所高校采用,为 15 万大学生提供支持,将性侵案件从发生到报告的间隔缩短了 7 月。

在很多强奸案中,最难证明的往往是该行为是否违背女性的意愿。像 Good2Go 和 Yes to Sex 这类软件,就是让用户在发生性行为之前,将具体的意愿记录下来,日后作为证据。

为了阻止地铁痴汉, 日本一家 QCCCA 的公司则开发了一个叫「痴汉雷达」的 app,用户可以匿名上传自己被冒犯的地点和具体情况,形成「痴汉地图」,并将这些数据共享给当地警方,对这些案件高发地加强巡逻和监控。

虽然这些科技产品都尝试用技术来让女性更安全,但从结果来看,科技对于女性的伤害显然要远大保护。

科技也带来了更多的性暴力

互联网在连接全世界的同时,也让性暴力从线下蔓延都线上。跟踪、骚扰和偷拍都变得更加容易。对于社交媒体的依赖,让我们都成了在网上「裸奔」的人,每个人几乎都无处可逃。

联合国妇女署曾在 2015 年发布一份名为 《对妇女和女性的网络暴力》(Cyber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Girls)的报告,指出 73% 女性曾遭遇或正在遭遇不同形式的网络暴力,其中就包括监视跟踪、网络性侵,散播私密影像等行为。

某种程度上,N 号房 26 万韩国男性共同参与的网络性暴力并不是偶然。韩国网络性暴力应对中心(KCSVRC)会长李佼燐曾指出,韩国「性私密偷拍影片流出」严重,因为这种偷拍几乎没有成本,也不必担心版权问题。

而且不少男性也不认为观看这种视频会成为网络性暴力的帮凶,2017 年韩国一项调查显示,超过 50% 男性认为拍摄散布这类视频不对,但观看的人不用承担责任,而具有加密功能的即时通讯软件 Telegram 更让这些男性肆无忌惮。

这种私密视频在网络流传后的结果,往往是女性受害者遭到网友的羞辱指责,被迫接受上传者的勒索,甚至在千夫所指的情况下羞愧自杀。

在互联网上遍布着各种各样的 N 号房,施暴者很多时候还是受害者曾经最亲密的伴侣,比如近几年在社交网络上蔓延的「色情复仇」(Revenge Porn)。

所谓「色情复仇」,指的是某些男性在分手后,为了报复将前女友私密影像上传到网络平台上的行为。

我们在之前一篇文章中曾介绍过,「色情复仇」在互联网上已经有多么泛滥,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三个国家,「色情复仇」受害者比例高达 35-39% ,而在美国也有 8% 的女性是私密图片泄露受害者。

而全球最大社交网络平台 Facebook,则是「色情复仇」的最大温床之一,在 2015 年被报道的「色情复仇」案例中有 68 % 都发生在 Facebook。

尽管近几年 Facebook 一直尝试用技术来消除平台「色情复仇」,甚至还想出让用户主动上传私密照,以防止他人传播同样的照片,这样以毒攻毒的办法,但情况依旧没有改善多少。

随着我们的生活与各种智能设备紧密连接,男性甚至可以通过控制智能家居产品,来对女性进行施暴。

在加州运营家暴援助组织的 Graciela Rodriguez 在《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越来多女性因为无法忍受家里那些「让人发疯的东西」住进来,比如温度控制器突然被调高到近 40 度,智能音箱突然播放响震天的音乐。

这些女性感到自己正失去对家里的控制权,后来她们意识到自己遭到了家暴。

这种家暴形式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即便伴侣不在家中,女性也不知道虐待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出现,而掌握智能家居控制权的一方可以清楚知道她们在家中的一举一动。

可以看到,当我们列举科技带来网络性暴力时,可以轻易找到不少让人惊心的数据。

反观那些号称保护女性的防狼智能设备,大多数都十分小众。而资本对于这类产品也不太感冒。 Criterion Institute 是一家研究性别不平等解决方案的机构,其创始人 Joy Anderson 就表示:

当马斯克说要让人类移民到火星,就能获得几百万美元的融资。当我提出要打造一个没有性暴力的世界,难道就是不现实的吗?

不改变「强奸文化」,高科技防狼只是治标不治本

其实除了缺乏资金,用技术来解决性骚扰、性暴力等问题可能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

不少学者认为,目前各种面向女性的应对性侵的技术和产品,都将重点放在消极的规避上,强调如何防止被性侵,而非如何制止这类行为,实际上只是一种「披着技术外衣的强奸文化」。

「强奸文化」(Rape Culture)这一概念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女性主义热潮中,源于 Susan Brownmiller 1975 年的出版的《违背我们的意愿》,这本书也被称为「「研究强奸问题的经典」

它所指代的是一种鼓励对女性进行性暴力的文化氛围,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就是将性侵等行为的过错归咎于受害者,比如「荡妇羞辱」、「受害者污名」等现象。

女性主义网站 Shakesville 上有一段关于强奸文化的精彩描述:

强奸文化就是告诉女孩和女性,要全方位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包括所着之服装,所做之事情,所处之场合,所用之饮食;

圈子之大小,环境之情况,身边之同伴,交流之分寸;

脚上之鞋,手上之包,身上之佩饰,大众之眼光;

同住之室友,身边之朋友,床上之伴侣,私人之生活;

饲养之宠物,防身之利器,自卫之技能,防范之心理……

一言以蔽之,你要终日保持警惕,以防自己不幸被性骚扰,因为一旦因为没有遵守以上各项而被骚扰到的话,就是你自己罪有应得了。

强奸文化的另一个体现,是男性想方设法合理化对女性的性侵行为。

这也是众多防狼产品设计时忽略的一个关键问题,很大一部分性侵并不是在暴力胁迫下完成的,作案者往往还是熟人。可很多产品主要用于针对陌生人和公共场所,默认家庭和办公场所等环境是安全的。

最近的高管性侵养女事件就再一次体现了这个问题,在事情被曝光后,鲍毓明试图证明自己与李星星(化名)的关系并非养父女,而是一种正常的男女之情,而在一些报道中,李星星也曾承认「爱上养父」。

用物质进行讨好,展现关心、心理控制是施暴者的常用手段。而受害者可能会强迫自己接受施暴者,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痛苦。

面对这种普遍而又复杂的性侵行为,目前还没有什么技术和产品能给出理想的解决方案,也不能指望任何一项技术能根除性侵行为,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前几天是台湾作家林奕含逝世三周年,她年少时曾被补习老师性侵却不自知。为了阻止下一个鲍毓明,为了挽救下一个林奕含,我们应该记住《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一篇书评所说的: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来源:ifanr



诚邀设计同行分享干货、文章、报告等
投稿请发邮件 yaqi@gewuer.com
新闻报道及人物专访 804509071
0   5220

文章评论(0)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