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故事的第二篇,我选择了乔布斯,大家都熟知的乔布斯,我并不迷恋苹果,也不算是果粉,我也不是乔吹,就像当年不是诺基亚吹一样,我一直认为所有的只能是榜样,绝非偶像;但作为设计教育者及实践者,却无不钦佩苹果,钦佩乔布斯。但此文不是乔吹文章,我们一分为二看待已逝先驱。
如果古有达芬奇的丰碑,现自然对应的肯定是乔布斯,既是多数创业者的精神图腾更是其创新精神的追随者,也许这个就是君临天下的气场吧!
从创业角度看:乔布斯开辟了很多新的领域。
1、这个世界上完美阐释了设计的重要性,让世人知道了什么是工业设计。
2、体系化建设,除了稍微的战略思维,居然有生态圈概念,开环闭环地成为后来人讲述自己项目优缺点的关键词。
3、先进制造,第一次让人知道,铝可以铣削加工变成产品的外壳,从而引领风骚好多年。
4、用户,完整提出用户的价值,跑马圈地,牢牢把握并引领了潮流好多年,催生职业-UI设计师,用户体验师等等。
5、智能数码,将创新进行到底的酷劲风头无二。
6、智能家居,体系化生态圈打造。
人类的历史,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作为集成性创新的工业设计,从孕育到发展已有百年时间。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即20世纪70年代末,以派遣五名年轻教师分赴德、日学习为标志,工业设计比较系统地引入了我国。
由于起步较晚,且我国改革开放后一二十年内主要解决经济总量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工业设计发展缓慢。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发展速度逐步提升,一些大型企业如海尔、联想等都设有专门的工业设计机构
大量设计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还有不少产品获得国际知名奖项。在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大背景下,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工业设计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乔布斯:世界工业设计一座丰碑
-----乔布斯堪称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工业设计大师。1976年,乔布斯创办苹果公司,这家在车库里孕育的公司在以后的30多年时间里创造了“非同凡响”的奇迹,改变了七大产业: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数字出版和连锁商店
-----譬如,iPod改变了音乐产业、iPhone改变了通信产业、iPad改变了个人电脑产业及媒介,现在正走上“云端”。很多人称乔布斯为奇才、怪才、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创新领袖、混音艺术家、美国精神的代表(奥巴马总统语)等。
----我认为,是工业设计成就了乔布斯,是乔布斯成就了苹果,是苹果改变了世界,创新“疯狂”的特质与动力。乔布斯的天赋和对工业设计的兴趣,更有躁动于怀的远大目标,是驱动他不断创新的力量之源。他说,“我并没有发明我用的语言和数学。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赖于我们人类的其他成员以及他们的贡献和成就”。“用我们的专长……去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去为这股洪流加上一点儿什么,那就是推动我的力量。”因此,他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钟,放纵他的第一个天性对设计的热情,残酷地要求别人和自己,甚至在身患绝症之后。“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苹果广告)
-----因此,他坚信永远不该怀着赚钱的目的去办一家公司。他在最后的岁月里曾说过,“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作品。其他的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
由于他的iPod太过成功,有一阵他的同事都叫他Jonathan iPod
----设计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创新需要激情与静思,需要勇于拼搏,不惧冒险,甘作奉献的人。我国工业设计界迫切需要像乔布斯那样的有思想、有激情、愿为人类生活更美好而献身的人,站在艺术与科技的交汇处整合各类资源。乔布斯没有直接发明很多东西(虽然他拥有200多项专利),但他用大师级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未来。
为苹果设计服务的日本设计大师---深泽直人深泽直人(Naoto Fukasawa),日本著名产品设计师,家用电器和日用杂物设计品牌“±0”的创始人。他曾为多家知名公司诸如苹果、爱普生进行过品牌设计,其作品在欧洲和美国赢得过几十余设计大奖。
----在他所有的产品中,科技必定与完美的设计、外观、手感、精致、人性化甚至浪漫结合在一起。他说:“我们笃信,是科技与人文的联姻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歌唱。”
马克·纽森
(英语:Marc Newson,1963年-)
著名工业设计师,澳大利亚人
-----苹果公司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对各类资源的整合,从招聘公司重要职位,到设计、硬件、软件直到内容。乔布斯把这称为“深度合作”和“并列工程”。另外,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不是像流水线一样,先从工程到设计,再到营销,最后分销,相反,这些部门是同时进行工作的。
-----乔布斯说:“我们的方针就是开发高度整合的产品,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生产过程也必须是整合和协作完成的”。这两个不同层次的“整合”,又是一体的、统筹的,做到并做好这两个整合,实在难能可贵。
-----用户体验是起点和终点。乔布斯奉行的产品设计策略是简单。他认为设计不仅关系产品的外观,而且必须反映出产品的精髓。因此,设计的成功之道,必须是设计师主导工程师,而不是“反之”。而设计创新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用户体验,把用户体验作为设计创新的重要切入点,用户体验不仅需要对产品的功能体验进行设想,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文情怀。他崇尚“至繁归于至简”,追求简洁而不忽视复杂性,追求完美,不忽视任何细节,要使“我们的产品看起来纯粹且浑然天成”,“让人能直观感觉到它的简单易用。”
-----乔布斯非常重视新产品的推介和广告,甚至非常关心用户在商店里购买苹果产品的体验。他对分销商店的建立从外到里都进行了改变,商店的风格也沿袭了产品的特点:有趣、简单、时尚、有创意,在时尚与令人生畏之间拿捏得刚好。
-----在用户体验方面,乔布斯有独特的看法。他不是不做市场研究,但不热衷市场研究。他的名言是:“你不能问消费者想要什么,然后再提供产品给他们。等你做出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想要新的东西了”。“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
-----他自信地认为,“伟大的艺术品不必追随潮流,它们自身就可以引领潮流”天才人物和团队合作。乔布斯是个天才的领军人物,有对工业设计深刻的理解和无以复加的激情,有出神入化的创新思维和引领企业走在时代潮流前头的非凡能力。他既像刺猬一样浑身是刺地得罪人,又像磁石一样把需要的人才吸引在周围,“一个好汉三个帮”。乔布斯是卓越的企业管理者(他讨厌“企业家”这个称谓),又是个伟大的工业设计师,对各类人才特别是工业设计师倍加重视。他极其聪明,深知一把手权力、能力再大,也不可能包打天下。据说乔布斯把大约1/4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为了令自己看中的人为己所用,会费尽心思做动员乔布斯用人方式也是不拘一格。有的是通过直接雇用的方式,如阿特金森,有的是通过选拔赛挑选世界级的设计师,签署服务合同方式,比如德国的艾斯格林。这些著名的设计师也难免会受到乔布斯的苛求和辱骂。数十名被乔布斯辱骂得最厉害的同事在讲述各自悲惨故事后都说,是乔布斯使他们做到了做梦都没想到的事。
-----乔布斯一生的伟业会长期影响我们的生活,乔布斯的精神会成为鼓舞人们创新的力量。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确实是工业设计催生了乔布斯和苹果,从而集中地展现了工业设计的诱人“魔力”。
-----苹果秀,是乔布斯对世人的布道,领先与当下的先知其实某种程度也是辛苦、痛苦的,毕竟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幸好,世人很吃这一套,不然很多企业家有样学样,发布会搞得与歌唱会、各种秀场一样。
小米 雷军的秀场
华为的秀场
二、中国制造必须高度重视工业设计
-----现在,国内一些企业和许多产品通过设计创新改变了面貌。但令人不解的是,企业自身介绍、媒体报道往往只谈“研发”、“技术创新”、“创意成果”,而不提“设计”这个关键词。
-----如果不重视工业设计,我国将成为落伍者;越早重视工业设计的地区和企业,会越早得益。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比较系统地引进工业设计的理念、方法30多年来,前20多年工业设计发展缓慢。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十年来发展步伐大大加快
-----面对目前发展工业设计的大好时机,如果忽视工业设计这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就会在国内竞争中落伍,在国际上更落伍。
企业重视工业设计是关键,工业企业和设计企业都要转型升级。我们崇敬
-----乔布斯,喜欢用苹果的产品,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
第一,工业设计的奥秘之一,在于把能为我所用的一切进行集成、融合、提升,虽然重要性首当其冲,但投入相对较少。智能手机并非乔布斯首创,但当他看到一部智能手机时,他想到的是更完美的手机,他做出来了
乔布斯的伟大之处,是以设计大师的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已有的、新的)、适用材料(新的、已有的)融合在一起进行创新,从而设计出为大众欢迎的产品。
-----因此,我们说工业设计是科技成果走上市场的转换器。一些企业不重视设计创新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弄清设计创新与技术创新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关系。“设计是新产品的第一道工序”,而且它的投入一般只占新产品开发的10%-20%,却决定了整个投入的成败。
-----第二,苹果主要是“创造”,“制造”是以委托生产的方式在全球代工。乔布斯的公司只负责设计、技术监控和市场销售,即所谓“微笑曲线”的两端。比如iPhone手机,其中闪存、屏幕是由日本企业按图纸要求生产的,信息处理器和相关零部件是韩国制造的,微电脑、摄影头、WiFi无线产品是德国制造的,蓝牙、录音零件和3G技术产品是美国制造的,组装是在中国进行的, 这是开放式做企业,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利用。第三,苹果在设计实践中,并没有把设计分成多少种类,综合运用效果达到最佳
乔布斯运用集成、整合的办法,把新产品推向市场。苹果公司实际运用了产品设计、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外形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设计、商业设计等
-----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和产业,涉及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它像工业社会黏合剂一样,把原本相对独立的学科、技术联系起来,相互交融,是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比如新产品)而进行的集成性创新活动。第四,苹果公司是“一把手”懂设计、抓设计,并以设计为龙头,带动、组织其他环节企业一把手对“设计”、“人”、“领导”的看法和做法,所产生的影响、发挥的作用显然与几个设计师的呼声是不可比的。
----- 客观地说,我国工业设计发展与工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发达国家差距就更大了。要精心培育大小“环境”,把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持续不断地充分地解放出来
-----就设计创新所需条件而言,应该包括:要细化和落实现行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整合设计资源,建立设计创新体系;开放办设计,充分发挥市场化、全球化的作用;构建和完善创新文化,使每个人、每个单位的创新潜力释放出来。
-----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是当前工业设计的重点服务对象。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设计创新都是我们生活的中心。乔布斯喜欢电子设备,他把技术、艺术和生活方式成功地结合在一起,造就了世界一流的电子公司,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乔布斯把工业设计的理念、方法运用到电子产品上,再现了工业设计的魅力
----- 目前发达国家已处于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时代,我国则处于工业化中期,面临如何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挑战。
-----工业设计应该把握世界设计发展的趋势,如绿色、生态、低碳、智能、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充分了解设计规律和我国对设计的需求,如人性化、个性化、艺术化、体验、综合、集成,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等。
----- 现阶段我国设计界的重点任务、重点服务对象应该是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要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设计创新和提高设计水平,推动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集成应用和互相促进,努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三、中国设计与中国制造要协同创新
-----“设计”和“制造”从来就是孪生兄弟,有制造就有设计。设计与制造从来都是共生共长,相辅相成,融合发展。
-----设计本身即是创新,本质就是创新。装备制造业现在也在创新。这两者的创新,首先应该合作、协同,把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作为两者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应该怎样协同创新?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协同创新的自觉性。当今世界知识如海,信息“爆炸”,竞争激烈。任何一项创新,非一人甚至非一个单位可以成就,包括著名的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协同”可以优势互补,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可以提高效率
-----工业设计的主要特点是集成创新,这就意味着,设计者应该有广博的知识,要有更多的合作者。协同创新因设计对象的规模不同、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需要小协同,有的需要大协同;有的在业内协同,有的要跨界协同;有的在国内协同,有的还要在国际间协同;有的是相对固定和紧密的协同,有的是松散或短期的协同等等
-----我们已经在协同创新,如我们积极提倡的产学研用相结合,但是我认为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觉性,扩大协同范围
-----一是工业设计者要进一步认识自己,要继续深入地进行工业设计的理论研究。比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设计规律问题等
-----二是要认真学习国家的规划、政策和指导意见。这里既有协同创新的思想、指导,也有实际内容。它们都是政府部门放眼国内外、调查研究后出台的,很有学习、参照价值。
-----其次,要总结探索协同创新的有效形式。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基本力量。中国制造已经是世界产值第一,但是大而不强,国内所需要的一些关键设备多数需要进口。不强的主要原因是研发设计能力不强。
-----就中国设计而言,尽管国内有一些设计创新佼佼者,但总体上原创设计、自主设计少,跟进设计、模仿设计多,由国外设计在中国制造的更多。为改变这种格局,装备制造企业也在不断努力。
----- 设计创新要“政、产、学、研、商、金”支持和结合;要上下游形成产业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沈阳机床集团做到了。制造业中协同创新成效斐然的企业还有许多,如海尔、联想、长虹及上海商用飞机、三一重工等。
-----现在,设计业里有制造,制造业里有设计,交互设计,协同创新是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再次,要在中国设计的旗帜下各类设计企业协同创新。由于历史原因和实际需求,现在社会上有各种类别的设计企业和设计院所。如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等等。
-----应该说,这些设计之间是有区别的,但是更应看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都是要以人为本,都在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方向发展。但应该承认,现有的各类设计各有侧重,各有比较优势,也各有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工业设计相比较这些设计来说是最有综合特点的。在工业化过程中诞生的工业设计,有更广的科学性、艺术性、复杂性,涵盖面很广
------现在各类设计可以“合而不同”,有分工,也要有合作,可以互学互补,协同创新。系统科学里称为“差异协同”。有差异要承认,但更重要的是协同,无论哪种设计都是中国设计,希望在中国设计的旗帜下,把各方面的设计优势、比较优势发挥出来。
------中国制造与中国工业设计的协同创新,将引发我国制造业和产业格局的大变革。
沃路得转变——巴斯夫推出《2023-2024汽车色彩趋势报告》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