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帐号登录

第三方帐号登录

使用邮箱登录

找回密码

全站搜索 传播新资讯,发掘源创意!

UI《S》打破纸质书质感优势边界的尝试

2018-06-04  8046

当人们不再耗时费心争论“电子书是否会淘汰纸质书”时,两派都更专注摸索如何在自身载体打造跟多不同的阅读体验。

《S》是 J.J.艾布拉姆斯(《迷失》导演)和道格·道斯特对纸质书的质感优势的一次实验:一本古著上标满了不同人的读书和交流笔记,其中还夹杂着大量做旧报纸信件等附件,邀请读者解开谜题,简直就将纸质书阅读和动手的欲望都满足了。

《S》和书中夹的附件

而在电子书一端,热衷于讲故事的人也在探索电子阅读的可能性,Ambient Literature 项目也是这些探索者中的其中一员。

正如名字所示,Ambient Literature 项目尝试利用手机这个载体,将(和纯文字阅读不同的)环境氛围感融入文学作品中。这个项目由西英格兰大学、巴斯思巴大学、伯明翰大学和 Calvium 公司联合推进,为期两年,如今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Ambient Lit 提供了三个故事,试体验阅读了其中一个故事《Breath》。

《Breath》的故事主人公 Flo 能和鬼沟通。一直以来,Flo 努力想和逝世的母亲联系,但都不成功,反倒是其它鬼成天来骚扰她。

除了直接把一本电子书放到手机里,怎样才能打造智能手机上天然的阅读体验?

Kate Pullinger 说道,她是故事《Breath》的作者,并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实验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打开首页,你会发现,除了展示故事名和作者信息外,网页还会建议你使用手机阅读这个故事,并向你请求调用手机摄像头和读取地理位置信息。

正式开读。故事每页只有一小段话,你可以通过左右滑动屏幕翻页,读起来很轻松。

我妈妈不肯和我说话。所以我和你说好了。

第三页写道。同时,察觉到页面右上角的一点粉红,稍微翻动手机,粉红色的区域随着移动改变,并逐渐展示:

我在这里。就在你身边。我在努力和你沟通。你能感受到我吗?

这些不时出现在白色页面上的色块,记载了幽灵对 Flo 说的话,读者需要通过移动手机或触碰屏幕才能触发。

除此以外,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故事还离我越来越近:

从我能听到东西,还是个小孩的时候起,我就能听到他们。仿佛他们一直都在这里,等待着,就和我一起在房间里,就和你一起在广州市,在我的手机里,在你家里,在我们呼吸的空气里。

是的,读着读着故事里的幽灵突然就来到我的城市了。

更糟糕的是,这些幽灵来到我们大广州还不止,连 Flo 都已经“坐”在一家我附近的餐厅里“看”着我,“就跟在珠江新城茫茫人海中认出你的脸”一样。

随着故事推进,幽灵们的对话页面的背景,也开始变成了我手机摄像头前的情景……

如果笔者按作者建议般,夜深人静自己在家看,可能真的会被吓到。但还好我可是大下午在撒满阳光的办公室里读这个故事,而那些原本应该通过图像暗示幽灵在身边的图片就变成了这样 ↓ ↓ ↓

更出戏的是,由于是英文故事,所以原本应该无缝结合到故事里的地名都被转化成格格不入的拼音名,遇到后还得花个几秒思考甚至搜索一下才能知道说的是哪里。

撇开以上水土不服的因素来谈,《Breath》还是一次挺有趣的电子阅读体验。

《Breath》之外,Ambient Lit 还打造了另外两个故事:一个是结合了实体书和电子音频的《It Must Have Been Dark by Then》,读者通过聆听 app 中音频,到达特定地点,根据指示翻开实体书,可阅读和这个地点相关的故事。

《The Cartographer’s Confession》的叙事同样基于地址位置信息。读者下载了 app 后(仅限在伦敦使用),可开始聆听一个基于伦敦的虚构小说。

而在 app 的引导下,读者可在伦敦市的不同地点,看到在该地点拍下的历史照片,伴随着不同的人物故事。

看下来,这些实验性的小说,在某些程度上,已经开始变得“不像书”了。数字生活家们也许会觉得它们更像游戏,只是它只讲究体验和过程,不说输赢不记分,但对小说这个艺术形式有什么意义?

伍尔夫和乔伊斯在文学上的实验(意识流写作),对于文学这种形式的可能性(它能做什么)的塑造非常重要。

这些实验作品,就算不是所有人都读过,也没所谓。只要它们的存在,能让一部分遇到它们的人感到兴奋不已,并尝试将它们结合到自己的创作中,那就足够了。

Matt Hayler 说道,他是伯明翰大学的讲师,同时也参与了 Ambient Lit 项目。

而无论是 Ambient Lit 的跨媒介叙事尝试,还是像 Britt Iversen 一样用区块链来写书,或是用 Google 街景作为叙事机制,这些都是作者用这个时代的技术产物创作和打破边界的尝试

当新媒介那股新奇劲在越来越多人应用的情况下消逝后,“它就会成为人们可以利用的东西。它就会成为当今写作的一部分。”




诚邀设计同行分享干货、文章、报告等
投稿请发邮件 yaqi@gewuer.com
新闻报道及人物专访 804509071
0   6477

文章评论(0)

发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