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陈雨婷
【赵城琦】
室町时代由于南北朝分裂时间较长,一般被认为是一个中央集权较弱的时代,正是这种时代背景孕育了现代日本设计的起点,这跟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有相似之处。舍弃之前审美意识,而非刻意地去追求传统元素的符号化,不走复古的路线。原先生的设计正是延续了这一路径,应该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追求“无痕迹”的设计思想。
【原研哉】
可以这样理解。比如说“龙”本身不存在,但是一直被当成一种象征。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当成一种象征,也可以说暗合刚才我所说的虚空的作用吧。
【赵城琦】
可能跟从远古时期开始形成的图腾崇拜也有些关系,中国式审美意识对某种符号和带有象征性的东西比日本要强。体现一种需要通过某种具象符号来体现自我主张寄托某种情结的潜在意识。
龙安寺著名的“枯山水园林”,是京都17 处世界遗产之一
对于日本式简约,人们有不同的认识。究其来源,人们更多地将其归结为传统,而提到传统,自然要提及“禅”,而且是一种将传入的佛教等宗教本土化、日常化的一种“禅”。但也有人认为,日本诸多禅味的体现,其实与禅的关系并不大,它更多受制于日本的物质条件,以及由此形成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因为,日本设计中也有着非常繁复的一面、过度设计的一面。
日本禅宗饮食
【原研哉】
可能存在这方面的原因。因为用了黄金,所以奢华;因为是唐草纹样,所以高贵。而日本追求一种“虚空的余白的美学”。余白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和想象空间,未必比“绚烂的豪华”低劣。我在思考无印良品走向世界、面向中国时,应如何传达这个品牌理念时,选择了“虚空”的描述。
西方的简洁(Simplicity),是在王朝时代结束,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带有民主思想的概念,日本的简素究其源头与之是有区别的。欧洲民主革命之后,从之前对皇室贵族的憧憬,转换成人人平等的追求。随之而来的设计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一些象征权力、身份的设计潮流,渐渐被现代功能主义所取代,这是西方产生简洁设计的社会背景。但日本设计的形成路径不同于西方,在工业革命前半个世纪,日本设计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和基础。
我更愿意理解成是受古代中国的影响。从早先的老庄,到后来的禅宗,提出“虚空“概念的应追溯到老子。“容器在没有装任何东西的时候才是容器”,“虚空”才是容器创造的价值,即可以承载多种可能性的价值。宋代审美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伴随禅宗的传入,逐渐形成日本设计的审美倾向。遗憾的是,中国随着王朝更迭,很多宋代的文化理念未被后世传承并在现代社会得以发展;而日本作为一个文化容器,却接受并且传承了那时的许多文化内涵;在这种文化和审美影响下,结合自身的风土人情,逐渐形成日本式的“虚空”式的审美。
【赵城琦】
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中,一直有两条文化传承的轨迹在延续。一是作为国家,中央集权的皇权主流文化审美;另一条是发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文化审美和庶民文化审美,贯穿于王朝更迭过程中,以“非主流”形式,在魏晋士族、宋代文人,直至明清,潜藏在民间得以延续。中国是王朝文化和庶民文化并存的国家,庶民阶层也长期形成了自身生活情趣和智慧。遗憾的是,在中国庶民文化土壤中至今未能孕育出现代设计之花,这恐怕同长期形成的庶民阶层对帝王、贵族普遍仰视的内心情结不无关系。
松尾芭蕉(1644 年-1694 年),日本著名的俳句家。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他公认的功绩,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顶峰。晚年追求俳句之意境,即平和冲淡之美,是为诗坛新风。“空寂”“闲寂”等日本的美学理念在他的俳句中也多有体现,如那首著名的《古池》,“闲寂古池旁,青蛙跃进池中央,水声扑通响。”,亦译作“苍寂古潭边,不闻鸟雀喧,一蛙穿入水,划破静中天”。
谈及日本设计,离不开“侘寂”二字。一般而言,“侘寂”指的是朴素又安静的事物,它源自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与“禅寂”二字有相通之处。但是它的内涵远不仅此,将其上升到美学时,也只能意会了。这样一种概括倒也说得过去:极简、质朴、安静、素雅、淡然、沉浸、信任,当设计满足这些条件时,可以称作“侘寂之美”。那么,“侘寂”究竟是什么?可以说,它是一种思想、一种美学,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直观的生活方式。有人说,从日本诗人松尾芭蕉的诗境里最能品味到“侘寂”的意味,不妨一读。
【原研哉】
中国哲学在春秋时期就迎来了鼎盛期。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宋代以后文化向民间的传承和普及。科举制度在这一时代也得到了完善,这种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在当时的欧洲是无法想象的。宋朝时期,中国是当时文化和社会制度最发达的国家,但之后随着蒙古( 族) 入侵,逐渐走向衰弱。历史有时会开玩笑,文化发展有时会走回头路。而日本可以说是一个各种文化溢出的容器,在接受了各种优秀文化之后,一直怀着敬畏之心虔诚地维护并往后世传承。
【赵城琦】
宋以后中国文化的断层一直是知识界痛心疾首的事。三年前我在少林寺参加了少林寺博物馆的方案征集,隈研吾先生也在,能感受到作为禅宗发祥地的少林寺传承着的禅宗思想;在民间,更多的却是关注一些所谓“禅意空间”等视觉化的表象,设计界对那种基于禅而形成的文化的挖掘仍较浅显。对表象的追求仍是目前中国主流价值观取向,更多停留在形式化、符号化的层面,应该说尚处在隧道中摸索的状态。
如果说宋代是文人审美勃兴的话,那么明代就是这种审美的深化和日常化,其表现就是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极简主义审美倾向,体现出明代文人把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都审美化,在日常生活的器具使用中也透露着审美情趣,或者说生活的器具都成为美感的体现。通过家具的设计与使用,明代文人的审美趣味与民间工艺的美学得到了互相交流,这也使得文人趣味与民艺技巧能够最终结合成为艺术品。
探索成“材”之路:2024 巴斯夫® 小小化学家北京站活动亮相中国科学技术馆
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