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于今日发布了M1新品电动车,牛电科技首席运营官李彦登台演讲。首先分享,牛电科技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牛电科技是做电动车的?玩互联网的?做智能硬件的?还是互联网+企业?牛电自称是科技出行公司,致力于便捷中短途出行。bloomberg评价牛电是VESPA+TESLA。
2015年,牛电做出了第一款电动车,并提供到店维修服务,还推出牛油保。
小牛用户累计骑行5884万公里,超过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累计单人骑行1116公里,累计碳减排13238吨。
小牛2016年做了三件事:
1、小牛2016年在上海成立了创新实验室,主打研发。
2、在北京总部成员从40人扩展到200人。
3、在常州生产基地扩大了产能。
小牛发布新品电动车M1,更轻巧,更聪明,更好看,主打这三点。
小牛M1有五种颜色,红色、蓝色、白色、银色、黄色。
此款设计荣幸的邀请到了刘传凯加盟牛电科技,出任设计副总裁。
大家觉得,小牛M1的颜值高吗?
胡依琳讲述小牛电动M1的设计理念。这个设计稿是胡依琳和刘传凯“基情”碰撞的火花。关于产品设计请详看《看刘传凯carlliu手绘稿与产品图,品小牛M1的设计本源!》
车身大灯的改进,搭配环形天使眼日间行车灯,硅基LED远近光集成前大灯,远近光一体。采用高位LED转向灯,一体包围式车尾灯;
小牛电动车M1用了两块18650电池;
GPS+AGPS定位,APP远程锁车;
采用了智能边撑,支持OTA空中升级;
搭载智能大灯,呼吸式亮起,自动侦测环境光,自动调节灯光。智能转向灯,加入六轴陀螺仪,完成转完后,自动回落。
智能双闪系统,驻车开启双闪,转向优先。ios版小牛管家2.0版已经推送,安卓版25日推出。
电池,6.5kg,续航里程120公里。
M1充电器,两个小时即可充满80%的电。
M1搭载了定速巡航,双重确认开始巡航模式,加速/刹车立即解除。
小牛推出X计划,希望“好玩的人”加入。小牛希望城市中的用户换一种出行的方法,换一种玩的方法和心态。
牛电科技与草莓音乐节达成全年合作,给小牛用户提供门票,专属大巴接送,特权互动娱乐区,更多好玩的游戏,支持北京等八个城市。
小牛发布了13个城市的城市徽章。就目前来看,过不了100万了,也就60万。小牛呼吁:遵守交通法规,出门戴头盔。
小牛推出M1新车试驾服务,线上预约,线下体验,小牛特工VIP知道服务。服务将于北京4月23号、苏州24号开启,上海、杭州5月份开启。
价格方面,小牛电动M1分为都市版和动力版,都市版3999元,动力版4999元,与N1相比没有变化。
发布会虽然结束了,但小牛的才刚刚开始。
年营收目标20亿
52721,这是牛电科技推出的小牛电动N1截至4月20日的最终销量,与之相比,传统电动汽车厂商雅迪去年全年的销量高达350万台。在后者眼中,小牛电动的销量显得微不足道。
不过,体量虽小,但仍然不乏模仿者,牛电科技创始人胡依林昨日就饶有兴致地展示了几家“参考”了小牛的公司。其中,一家名为“小羊电动”的公司,甚至连LOGO样式都参照了小牛,而另一家则在宣传上以“劲由心生”模仿小牛的“力由心生”。
小牛电动今年有信心能够卖到40万台。这意味着,如果以小牛电动N1动力版售价4999元计算,今年牛电科技的营收目标将达20亿元。
不过,在外界看来,要做到年销售额是上一年的8倍也并非易事,尤其在牛电科技创始人件CEO李一男暂时性缺位的情况下,就意味着整个团队将面临更大挑战。
40万年销量的底气究竟来自哪里?小牛N1去年实际上才卖了3个多月,第一台车从工厂发货时已经是8月了。“3个多月卖了5万多台,那么一年本来就应该卖20万台,我只不过翻一倍而已,而且我们产能也跟上了,品牌影响力也超过去年,你看了新车就知道我的底气在哪儿。”
张一博则补充说,去年其实是大家只看了发布会报道和京东众筹上的照片,根本没有真正摸过实体的车就去买了,但今年团队会在全国多地建设体验点,让消费者先试车再购买。
“小牛电动M1的目标是意图覆盖城市居民中短途出行的全部场景,尤其是22岁-35岁的年轻人,如果公司发展迅速,就可能切入一个目标用户更大的市场,公司希望能够在三年内做到350万台,挑战传统电动车的第一名。”张一博说。
学习小米又跳出小米
2015年2月,牛电科技CEO李一男找时任KKR运营副总裁的李彦聊创业,因为二人相识七年已十分了解,李一男想借此挖李彦到牛电科技工作。
技术研发出身,多年从事投资的李彦也在盘算着是否要去。在他看来,首先,自己一定要去一个千亿市场的大行业,过去两三年间,中国电动车年均销量超过3000万辆,按每辆电动车售价3000元计算,这就是个千亿级别的市场。此外,这还要是一个还没有被互联网技术颠覆过的行业,电动车行业也符合。
在此之前,雷军曾带领小米通过互联网模式创造了手机行业的神话,引发华为等诸多老牌厂家的联合绞杀,整个手机行业一篇血雨腥风,瞬间由蓝海变成红海。
李彦说,即使以投资人的角度去看,早期投资主要看团队和行业,这两项上牛电科技看起来也都不弱。于是,他便接受了李一男的邀请。
“我们并不只是一个做电动车的公司,但仅从电动车行业看,这里面也一定会产生类似小米一样的公司,做系统和平台级的整合创新,通过互联网工具优化和改造传统产业链条。”而他赌的是,牛电科技就将是“出行行业的变化驱动者”。
牛电科技的管理团队中,李一男拥有在多年华为工作背景,而张一博则出自小米,因此团队也曾参考了华为和小米过去的成败得失,希望从中学习到经验。
众所周知,小米此前依靠纯线上模式取得了飞速增长,但由于线下实力相对薄弱,当线上增长放缓时,整个公司就变得比较被动。相比较而言,华为则在线上和线下方面做得相对更加平衡。
牛电科技管理团队认为,小牛电动不能只做纯线上,线下渠道也要同时布局;不能只做国内,海外市场也要尽快发力。
他们担心的是,一旦实力雄厚的传统电动车厂家模仿小牛的模式,同时发力线上渠道,而自己线下渠道又很薄弱的话,则可能会被对方轻易攻破。
今年将进军欧洲市场
“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公司的可乐买得比以前少了。”谈及李一男不在公司这段时间,公司发生了哪些变化,张一博认为,公司整体仍然正常运行,原因在于战略层面的事在去年初就已经定下来了,后续更多要做的就是战术层面上的执行。
牛电科技创始人胡依林,团队为了产品经常吵架,但这也是战术层面上的矛盾,吵完之后大家又会在一起想办法解决。“比如,为了做M1电池包的全铝合金外壳,我和负责供应链的何卫华还吵了一架。他说太贵了,成本超支做不到,我说不行一定要做这个。”最后,胡依林答应去调整优化结构,使得生产时模具比较好开,结构比较好组装,但仍然坚持用全铝合金外壳。面对强势的胡依林,何卫华尽管无奈,但也只好答应。
据牛电科技内部人士称,尽管李一男目前无法在公司参与日常事务,但仍然通过适当的途径与牛电管理团队保持交流。而小牛电动的海外战略,则是李一男在去年初就已经确定了的。
实际上,为什么这么早就开始海外化,最初团队都很困惑,因为小牛电动目前在国内电动车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李彦和张一博当时也认为,应该先把国内市场做扎实了再考虑海外。
不过,李一男却表示,可以先去海外市场试试水,但也不急于快速推进,现在的慢是为了以后的快。
之所以选择欧洲为海外化的首站地,在于欧洲人对骑行十分热爱,对环保理念也很认可,而美国人则很少骑行。欧洲之后,小牛才会考虑东南亚或其他地区。
不过,小牛电动的海外化与国内市场截然不同。目前的大致做法是,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寻找当地合作伙伴,每个国家只授权一个经销商。牛电科技只需按一定的价格将小牛电动打包卖给对方即可,包括从中国到欧洲的车体海运、在当地国家的品牌宣传以及售后目前都由经销商完成。这种做法与中国无人机在海外寻找渠道包销的做法类似。
目前已经与德国一家经销商展开合作。据他透露,经销商将小牛电动N1运到当地给消费者试用后给出反馈称,小牛N1的零售价可以做到2400欧元(约合17500元人民币)—2700欧元(约合19700元人民币)之间。这一价格已经远超小牛N1在国内4999元的最高售价,因此对牛电科技而言,这几乎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
“华为最近几年都将P系列手机选择在欧洲发布,我们也希望,未来有一天小牛电动可以在欧洲首发。”李彦说。
第三届中国(定州)体育健身用品工业设计创新大赛颁奖典礼暨第四届大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