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历史文化典故 History,culture and stories

许方雷 2019-07-16   7306


格物者专栏 《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历史文化典故

History,culture and stories

怎么做:根据设计主题查阅相关历史典故,根据历史典故做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为什么这么做:历史文化也是一个产品最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和历史文化深深挂钩的一些设计对象。

格物者在为新华出版社的书籍《两宋风云乱·精忠岳武穆》设计封面时,先查阅历史典故,根据历史设计封面。

历史文化典故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的提炼,体现着不同民族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不同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在我国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典故带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贯穿了我国文学创作的历史,具有以下特征:

故事性:顾名思义,典故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并且典故信息来源有着明确的来历出处。

隐喻性:典故一般都带有较多的派生意义,在历史长河中被广泛征用的原因就是因为典故中可以派生出引申义,比喻义,错代义等。人们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认知机制,在特定的语境中把这种概念域与典故的特殊意义相联系,而在这种关系中其关键作用的就是“隐喻”。隐喻性是典故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特性。

在传统现代产品中,将古人留下的文物珍宝视为创作源泉,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传统造型转化进现代产品中,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属于移花接木的创作手法。比如台北故宫与阿莱西合作推出的清宫系列,主要是把人物造型进行简化,借传统造型来塑造现代产品的外形,这种形式容易带来新鲜感,并且视觉击力大,特色鲜明从而造就风格独特的时尚用品,但这只是对文化符号化的嫁接。

针对典故文化进行的文创产品的开发同样适合采用这种为古造今的设计手法。但典故一般都会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或者涉及某些植物、物品等,通过对典故的理解和提炼,对典故中的“人”物”与“事“的隐喻性进行再创作,或用于产品外观的开发,或用于产品内涵的表达。由此产品既具有使用功能,又带有鲜明的典故隐喻性,这可能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创作手法。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出现及发展

十世纪八十年代完成工业化的欧美等国家开始将国内重工业的生产转移到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转而开始注重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文化更加多元,个人创造力得到提倡,形成了有利个性解放的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以适应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

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独特的自然物产,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文化价值等,为文化创意产业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特征首先来看一下意大利,意大利悠久的历史文化使这个民族形成了对美和造型的敏锐察觉,同时,意大利的气候和自然风光激发了意大利人的创造力,他们那些漫不经心的发明都深深植根于他们的传统之中,形成了自然噍性,放荡不羁的风格。阿莱西品牌是这种风格的一个代表,阿菜西秉持“创意+美学+工艺”的设计理念,设计出创新且颠覆传统的家居生活用品,蕴含了丰富的诗意、感性与幽默等内在力量。

再来看日本,日本虽然在工业化道路上接受甚至是超越了西方,但在精神世界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表现出一种“和瑰洋才”的杂交模式。因此,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有着自身的特点,其中日本的动漫产业在日本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展最为奕出:如《奥特曼》系列,已经形成了从荧屏到周边产品的产业链。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出现已由来已久,只是缺乏系统化的总结,我国古代早已出现一些具有装饰性的青铜器、陶器、丝绸等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是当时的文化认知、宗教习俗、民风信仰的产物,符合当时的价值观。从他们设计上可以看到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把当时流行的装饰条纹运用在器具的制作上,是典型的文化创意产品。

步入现代社会,设计理念引入我国,国内一直在探索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方法,“本土化设计”一度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出现了批带有明显中国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200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台湾创意中心协作推出“Old is New时尚故宫”计划,通过创意把古文化转化成时尚商品。其中,与意大利知名品牌阿莱西的合作的名为“The Chin family”清宫系列,以细眉长眼、头戴管帽的乾隆形象为蓝本,衍生出以 King Chin、Queen Chin、Mr.Chin为主角的系列餐桌用品:胡椒研磨器、胡椒盐罐组、定时器、蛋杯等,清宫系列产品主要把人物造型简化,借传统造型来塑造现代产品的外形。是对我国文化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的经典之作,良好的展示了新时期我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现状。

文化创意产品分类

内容类文化创意产品依据思想性、创新性、原创性的特点,包含了流行文化研究与创新、传统文化研究与创新、电影、动画、文艺演出、新闻出版等内容。这类文创产品作为内容产品的存在成为创意类文创产品的创意点,主要解决的是消费者斋求的本质和核心内容。

创意类文创产品主要是通过创意对文化进行嫁接,即通过具体的创意将传统文化或内容类文创产品以及当代文化嫁接到产品中,人们通过对产品的使用活得对文化的用户体验,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延伸类文创产品有非排他性和非兼容性的特征。其中包括会展、文化设施商务服务等,能够提供体验文化的非物质性的过程和服务。这类文创产品在满足消费者精神斋求的过程中获得利益和效用。

典故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方法

根据典故的典源内容及意义典故可分为:历史题材类、劝诫讽刺类、教育明理类和美好寓意类等类型。根据类型的不同可应用于生活中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历史题材类典故,如“赤壁之战”、“智取陈仓”、“擒七纵”、“指鹿为马”、“千金买骨”等,内容真实严谨、复杂生动,适合通过电影、电视、动画等多媒体渠道,让人们轻松愉快的了解历史,了解文化。

劝诫讽刺类典故,如“朝三暮四”、“滥竽充数”、“固步自封”、“南辕北辙”等般具有较强的警示劝诫意义,适合作为书面类教材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影响我们价值观的形成。

明德励志类典故,如“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弃官寻母”等,多为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一般较为简洁生动,是人们对品德、品行的传颂,除了以动画形式传播以外还比较适用于文创产品的开发,从而使之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走入人们的生活。

美好寓意类典故,如“五子登科”、“独占鳌头”、“金榜题名”、“指日高升”、“才高八斗”、“天女散花”等,多寄托人们的一种理想,是一种美好意境,比较适合以产品的形式美化我们的生活,可以是生活用品,也可是旅游纪念品。

文化创意产品中的文化并不是对传统既有文化的一种照搬和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一定的商业意识对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再创造,从而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创意更侧重对文化导入产品的创意,不单是满足使用功能还要通过创意将文化、历史融入到产品中去。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文化气息、生活乐趣,舒缓工作压力。


专栏作家

许方雷

格物者创始人

“格物”精神倡导者,推究事物原理

近年来,探索“创业”与“创意”,文化与商业融合。设计作品多次获得日本、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等国内外设计奖项。作为中国设计平台联盟发起人之一,致力于推动中国原创设计产业,专注“工业设计”。

《100点创新设计方法》,是格物者通过案例总结和方法归纳,总结出的100个设计小方法,新华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方便携带的口袋书,让你在路上,在闲暇时,利用琐碎的时间来品味的方法创意书籍,可以直接应用到你的创意工作中,随意翻开一页,都是一个方法,让你俘获灵感,100点创意妙招,我们送你啦!

ISBN:978-7-5166-1195-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10136号

专栏内容刊发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主管《创意世界》杂志期刊,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100点创新设计方法》文章:

1.《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释放天性 The release of nature

2.《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用更加生动的方法 With a more vivid method

3.《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饥饿法 Hunger

4.《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参考资料书籍或网络 Referenced books or websites

5.《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关键词法 The key words

6.《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便签法 Sticky notes

7.《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目录法 Directory

8.《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剪辑法 Clip

9.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记录观察法 Record and observation

10.《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照片法Photos

11.《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录音法 The recording

12.《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音乐法 Music

13.《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14.《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分享 - 格物者设计分享 Share

15.《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直觉 Intuition

16.《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联想-异形异物 Associating

17.《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臆想 Imagine

18.《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产品体验 The product experience

19.《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偏好 Preferences

20.《100点创新设计方法》系列 —— 公司进化定位 Company’s evolving positing


查看更多[专栏]的文章

0   5737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