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er100 格物者解读高一强“日用之道”,开启“生活工艺时代”!

格物者 2018-10-31   6696

高一强

设计师,策展人,“日用之道”创始人及品牌合伙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硕士。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中国家具协会设计委员会会员。

“寻日用之道,出适用之器。我们一起努力探索日用之道。我们在做关于中国人的日用之道的研究。通过对日用之道研究,找到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产品,从而摸索出适合中国人自己的生活哲学。希望可以安静下来,思考真正中国人喜欢的器物和生活用品。”——高一强

高一强赠送给格物者书籍及赠语

《日用之道》是国内第一本审视中国人日用器物之美,思考中国人生活哲学的书。分为“以物抵心”“日用之器”“日用之道”“文化转徙”“看见设计”“日用之美”六个方面,具体而微,记录和探寻人与器物之间的关系与学问,细致品味器物使用时的情景,唤醒旧日的回忆与情感,还原器物里最真实的生活方式以及隐含的智慧。日用之道的研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继承和发扬,以东方思想的精髓、以优雅纯粹的东方式感性,模糊设计的界限,探索针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日用之道,推演出未来生活的方向。在如今渐渐开启的“生活工艺时代”,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饭碗、筷子、雨伞是传统的,钢笔、饭盒、熨斗、自行车,是现代的,但它们都是最最普通的日用器物,伴随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有故事、有温度,承载着普通个体与集体的记忆;《日用之道》以图文形式记录了对日常用品的种种观察与思考,从工艺材料到设计美学,始于日常,归于日常。

它为你打开记忆的盒子

很多东西是不应该被我们遗忘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暖水袋、搪瓷缸、雨伞和木扶手沙发,这些看似平凡的在衣食住行中方最常见的器物,都记录下了每个中国人夜以继日的生活中,最真实的故事和细节,也传递着中国人的独有的生活与思维方式。这些日常器物所呈现出的一切以及其背后的故事,构成了中国最为真实的、最为生活化的的模样。

在当下这个传统生活方式逐渐消失的時候,前人的生活之道、价值观,一直蕴藏在日用器物之间。看似普通的日用器物,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完整的文化图式,这个图式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样式和秩序,也引领着我们,找到构建个人生活的路径,找到走向未来生活的地图。这也是写日用之道这本书的初衷吧。

它希望从器物中发现心声

关注中国人的日用器物,其实是希望从器物里发现一些什么,让自己在浮躁中安静下来,也许并不只是对某个器物的怦然心动,而是在器物上,渐次感知到的,关于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并籍此从过去的生活中,找到那份熟悉,找到那份心安和以后的希望。

于是,便用这些文字记录下对中国人的日用器物的观察和思考,虽然,仅仅记录过程,并不一定能找到答案,但对过程的如实记录,或许比理论更能缩短与答案的距离。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这几年,身边有太多关于生活方式和生活器物的书了,但基本都是其他国家的作者在给我们描绘他们做过的梦。但别人的梦境无论被描绘的多么美好,永远是别人的。

一直在想,中国人是有很多自己的工艺和日用品的,为什么没有这样成体系的出版物呢?也许我们应该从效仿拿刀叉的优雅姿势中走出来,寻根溯源,来思考属于自己的日子了,那应该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以下为格物者采访日用之道高一强内容:

格物者:高老师您好,“日用之道”,很儒雅的名字,日用之道怎么理解?

高一强:中国明代思想家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 日用之道的名字大概受这个影响吧。日用之道希望以生活为范本,以“实用”为前提的设计中,  关注和研究人与物品之间的学问和故事,对于物品,工艺材料等等进行深入研究,从我们生活中以及传统的文化中挖掘良品并且将之与现代设计与商业结合,通过设计师们系统化的设计研究和观察的,找到针对生活问题的日用之道。日用之道致力于挖掘物品本身的价值,我们提供未来“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案,关注人们内心,发现人们生活的“未来”。我们提供“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产品。

日用之道也许关乎一个器物、一道菜、一个碗、一双筷子、一个盒子、一张椅、一件家具、一个房子、一座城市, 也许是关乎光影、时间、材质、生活,也许关乎日常的方方面面.......

格物者:也就是说,日用之道可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切?

高一强:对,越是日用品,也许越平凡。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普通。很自然的在那里,并不引人注意,却又默默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当你注意到它的时,发现它早已融入你的生活,在无添加的质朴生活方式里,反差更能让人们在花花世界里舟车劳顿之后,审视内心。日用之道的目标就是要生产这样自然的产品. 为人们提供实用、好用、日用的家具、家居用品。

日日用之道希望关注人们内心,发现人们生活的“未来”。我们提供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日常生活产品,提供“良好的生活方式”。

日用之道是一个起点,它基于我们当下的生活,而它最终要做的,也是把我们带回生活中。

格物者:开始是出于何种考虑,提出日用之道呢?

高一强:其实2012年时,与无印良品生活研究所的人有过交流,了解了一些他们对产品研究和设计的方法,我发现他们的设计方法很实用,他们是在找一个母型,这个母型可能是很平常的一个东西,然后把它调整到最适用的状态。

正好和我一直在思考的affordance的理论很相似。而我们可能更需要基于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下,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吧。

格物者:您想把“日用之道”做成中国的“无印良品”?

高一强: 并不是想做成像无印良品,可能这样说,大家好理解一些。我的理想是想把它做成中国人的日用生活用品店,分家具、家居、杂货、服饰。

格物者:您说,日用之道是提供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日常生活产品,但是现在的家居产品多种多样,日用之道有何不同呢?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观点?

高一强:中国人一定要掌握中国人的日用之道,而不是日本的、意大利的、欧洲的。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很多沙发品牌会引进意大利设计师,但欧洲人的坐高,比亚洲人矮4厘米,但我们没人计较这个,都觉得30万的沙发我得买回去。其实它可能根本就不舒服。很多地方我们都会出现这种偏差。

我们从四方面来研究生活方式,我们从“化、造、用、体。四个方向进入研究,试图找到人与物之间的学问和关系。“化”是一个演化过程,就是人在使用过程中它的变化。“造”是目前大家沿用的工序。“用”就是人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个行为。“体”是它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会决定它的形式。在这个过程里找到中国人熟悉的东西和习惯的东西,然后来做。

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是设计,也许它是个推演过程,是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了,问题解决了,消费者就会感觉你的产品舒服,感觉能够和自己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格物者:高老师,现在原创品牌也是家居业的一大趋势,您对家居原创品牌的发展怎么看?

高一强:我觉得日用不是原创吧。我觉得“原创”两个字怪怪的。前一阵我在帮知乎写一篇东西,叫工业设计的溯源,我才意识到,工业革命开始时,商品的量产导致生产商和设计师开始联合,才推出了什么设计、设计师,那个大概一二百年之前的事了,所以我觉得提“原创”,无外乎是给产品加了一个符号而已,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格物者:他们所说的“原创”意思是我自己去设计的,像咱们的日用之道就是咱们设计的。

高一强:那就说设计就可以了,没必要叫“原创”嘛,我始终没看明白这个“原创”是什么,是你最原始的创作,还是原来就是你创作的。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我们一味的强调原创的话,真正的对这个社会和消费者,有多大的好处呢?之前与德国一位设计师交流,在他们国家不会过度强调什么是设计,因为那是应该做的。过度强调原创设计,可能容易让消费者反感,很多人一提原创就会想到是不是量产很小,是不是价格很高……

设计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没解决问题,没考虑人,没考虑使用方式,没考虑行为,那你谈什么?那是产品吗?其实设计是在每个环节里面,都会涉及到的。

格物者:不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

高一强:很多时候,设计无形。设计涉及到从研发、生产、销售的各个领域,设计可以写出来,宣传出来,但其实更应该融入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吧。我们只是希望一起研究、试图找到国人的日用之道,做适合中国人的家具。也希望每个消费者走到日用之道的研究中,和我们一起实验,而不只是来买最终的结果。

格物者:对于设计,人们有时会觉得高高在上的,不接地气的,对于当前的家居、设计,之前有些设计师提出“使艺术家居化,使设计商业化”,对于这一概念或者理念您怎么看?

高一强:我不是特别喜欢“接地气”这三个字,我觉得它就是实实在在的。很多设计师过度强调了设计中艺术性的东西,其实设计是解决问题的,但我们国内的教育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了艺术,而恰恰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艺术。我们一说起艺术就会想到美术、音乐。其实我们真的应该回过头来看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你就可以知道,我们不应该提出“艺术家居化”这样的概念。

格物者:那您觉得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高一强:第一,它一定是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第二,它一定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反映,很多时候我们在没有搞清一个事物本质的时候盲目地去做,就会出问题。我觉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因为他都有自己的感受,所以家具其实是每个人个人情感的载体,我们要完成的是这个载体。

格物者:日用之道一直在说让消费者参与其中,让消费者一起来做。这一点怎么去实现呢?

高一强:一般的传统的就是把人和家具隔离开来,设计师就是求好看,比如说对木头油漆的处理,很多时候会把面漆做得很漂亮,很光,像一面镜子。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我认为人跟木头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当你摸到这个木材的时候,你可能会意识到,我摸一年它会慢慢变亮,这其实是你跟家具产生了情感的交流,就好像有一个心灵的沟通感应一样,在使用中,不停地被磨光,留下使用的痕迹。

格物者:其实其他的家具也都可以,他都可以把一些痕迹留上去,只不过是把家具原有的状态打破了。

高一强:对,有些家具使用时间久了就掉漆,那就是一个破坏的状态,而我们做的家具,你可能摸一年,在常摸的这个位置,它会变得很润,很舒服。当时我做家具设计的时候,看过贾平凹写过一个短篇小说《桌子》,就是他有一个桌子用了好多年,在文革的时候被打破了,他特别难过,后来他就去找木匠,说能不能帮我重新拼合起来?木匠说做不了,结果贾平凹回来就写了这篇短文,就是说我所有的过去,我所有的忧伤、快乐,它都在旁边默默的看着,如今它没有了。

格物者:很有感受。它已经不只是一个桌子了。

高一强:对,日用最想做的是这种家具,或者是这种生活用品,它默默地陪着你,记录着你所有的快乐、忧伤,它只是默默地在看。我觉得对于日用而言,我们只是做了第一次的设计,第二次深入设计是使用者买回去,跟它产生的情感。

就如《日用之道》书中说:“当一个人能够透过纷呈的世相,探知到事物的内在本原的时候,便是朴,便是素。简洁、纯朴、节制、精致是最纯粹的状态,也是对内心的最大的留白。让产品留白,让画面留白,让使用者在生活中留白,这就让我们有了一个让想象力自由发挥的空间。”



查看更多[Designer100]的文章

0   5127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