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us 在去年底预告的 Project Santa Cruz,正式以 Quest 之名亮相人前;这也是 Oculus 旗下首款能够完全独立运作的 6DoF(六自由度)VR 装置。其定价将会落在 399 美元(2,740 元人民币),预计 2019 年的春季开卖。
做为一款独立使用的 VR 装置,Quest 利用 inside-out 技术来追踪使用者的移动,让它不需要有外置的定位装置都可以使用,也因此支持着 6DoF 追踪。Quest 会内建 64GB 起的储存空间,让玩家可以安装不同的 VR 内容到里面,首发更将会有超过 50 个不同内容护航。Quest 的屏幕是每眼分别有 1,600 x 1,440 分辨率,可惜的是其他相关的硬体资讯就未有公布。
在我们主站的动手玩过后,感觉这款 Oculus Quest 似乎还是未能达到 Oculus VR 总监 Hugo Barra 所曾声称的「Rift 级别」体验。
在 Quest 上所使用的 Oculus Insight,是他们统称用于负责追踪和定位各技术的名字。这利用四颗放置在 Quest 头盔外侧的超广角镜头,配合著电脑视觉的运算法来实时追踪使用者的位置,同时也带来 6DoF 的移动(前、后 / 左、右 / 上、下),不需要像 Rift 般需要配合外置定位器就能自由走动。
Insight 在两年多前仍在开发阶段时,我们曾经有试用过的机会,当时的器材仍然要绑住一大堆电路和电线;去年再试的时候就已经接近今天的效果。其实我们的总编 Richard 在今年 7 月的时候也有幸在香港体验过 Quest 的原型机,其追踪性能要比 HTC Vive Focus 更稳定,体积也更小,所以 US$399 的定价确实是蛮吸引的。
在三个不同的 VR 内容体验,包括《Superhot VR》、合作游玩的《Dead and Buried》,以及特意为这次发布会而弄出来的《Project Tennis Scramble》,都让 Quest 有着类似 Rift 等级的使用体验。这大概是因为头带的设计相似,会包着头的两侧的头顶,后方的部分虽有弹性,但有稍嫌太硬;不过整体而言,Oculus Quest 的戴感仍是舒适的。
在 Quest 上所用的 Touch 控制器看似与 Rift 的同样,但有点不同;Quest 配搭的控制器,其圆形感应器是往上圈,非 Rift 的往下。可是操作体验却是与 Touch 是同出一辙,因为摇杆、X、Y 按钮、主页键、扳机和握把按钮的布局都是一样的。
有趣的是 Quest 是与 Go(也就是小米 VR)同样,不是用内建式耳机的设计,而是透过空间音频的方式直接向耳朵发声,当然要使用耳机的话也是可以的,只是我们在体验之后都认同可以省下戴上耳机的动作了。因为 VR 世界的音效和现实世界的声音混在一起时,反倒有更浸沉的声效,同时也不用担心因为完全「与世隔绝」而带来危险。
说到安全措施,Oculus 在 Quest 中应用了「Guardian」技术,能够设立虚拟墙来避免玩家走得太远。这功能在游玩多人合作的射击游戏时尤其实用,因为这样就可与队友保持着安全距离,不会因为太投入而撞在一起。更厉害的是 Quest 会记得你家里每一个房间的「Guardian」设定,所以经过首次设定后,你要是把 Quest 拿到任何一个房间里,就已经可以马上安全使用了。
总的来说,与 Rift 比较的话,Quest 在带来相似的浸沉体验的同时,加入无束缚的移动体验,而且可以更自由地看到场景的角落和背后。可惜的是,尽管每边眼睛所看着的 1,600 x 1,440 屏幕要比 Rift 的更锐利,渲染效果还是没有那么细致。毕竟以目前的技术来说,还未能把 PC 级的 GPU 和足够强大的散热方案都放在头盔之中,让使用者可以舒适的配戴。
另外一个是 Quest 的续航力,因为官方既没有公布数字,在体验现场更看到工作人员不停为 Quest 充电,这不禁叫人担心。
据 Oculus 硬体总监 Andrew Bosworth 的说法,Rift 的 VR 内容不能直接在 Quest 上跑,不过移植的方式也不会太困难就是。目前计划将会有超过 50 个内容在 Quest 推出时一并上架,当中更有以 Star Wars 故事为背景的《Vader Immortal》三部曲,看过预告片之后都已经有点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