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专题 “Found MUJI 再发现 再创造”展览:从过去到现在持续发展的世界

闲se 2018-08-10   6988

从 7 月 20 日开始,MUJI 在成都远洋太古里带来了“Found MUJI 再发现 再创造”展览,这次展览带来了从 1980 年 MUJI 品牌诞生至今 MUJI 在 Found MUJI 方向上的思考,到场观众可以通过现场各种看似平淡无奇的物件、充满民族性和地域文化的材质,来观察和感受自己的生活,这同时是 Found MUJI 这个项目的核心,也是 MUJI 持续开发和设计产品的灵感来源。

这么看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广东会馆的场地真是相当契合这次展览

Found MUJI 项目在 2003 年诞生,同它的名字“寻找 MUJI”一样,这个项目通过在世界上寻找各种持续多年、经久不衰的日用品,按照现代的生活、文化和习惯进行改良,并最终以合理的价格来实现可销售的现代的产品。这虽然也是一个商业行为——让 MUJI 的产品计划清单几乎不可能枯竭,但同时 MUJI 也为它赋予了更大的精神层面的内容——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太多好的、经过了时间考验的东西不为人知,或者正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逐渐消亡。

Found MUJI 实际上扮演了一个寻找、保留或保护这些承载不同民族和文化内容的载体的角色。甚至相比考古学家或者寻找濒危动物的机构只是单纯的为了保护而保护不同,Found MUJI 还能以现代的方式重新呈现那些产品,让它们在新的时代继续发挥实用性——能够商品化,这才是最有效的保护方式。

很多门店都有了 Found MUJI 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Found MUJI 项目在早期尤其刚进入中国的时候还带来过一点小争议,比如 2014 年前后 Found MUJI 项目下出了一款条凳,这是来自深泽直人在中国农村的观察,但随即而来“凭什么这东西能卖 1000 块”的声音就起来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声音逐渐消失,大家对设计的价值、产品的品质逐渐认可和接受,这个过程也是大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过程。

Found MUJI 长凳,用了顶级橡木,凳子腿的角度有增加,带来更好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这次在成都的展览之前在日本有乐町门店也做过,只是在内容上继续增加,时间范围拓宽到 1980 年到 2018 年,同时也针对中国进行了专门的结合。此外除了呈现各种物件,这次尤其在布的方面有专门强调,MUJI 的咨询顾问、纺织设计师须藤玲子(Reiko Suto)带来了关于日本布的演讲和关于拼布的两场工作坊,而同样也加入了 Found MUJI 项目的纺织艺术工作者胡明那则基于中国各民族的布,带来了制作布卷包的工坊。

上周六(7 月 28 日)下午的这场须藤玲子和她带来的“日本的布”演讲是这次展览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单说知名度等方面深泽直人、原研哉等我们自然是耳熟能详,不过须藤玲子在面料和布的领域其实是同样的地位(除了设计师本人的风格之外,专精在面料上确实不如产品设计师那样容易成为明星)。在这场演讲中须藤玲子介绍了自己走访日本多个面料的原产地的经历,当中包括和工人们的交流、亲自观察制作的过程等等,同时也讨论了人和面料之间的关系。

须藤玲子在演讲现场

到场观众并不都是面料或者服装专业的人士,相反绝大多数其实是普通的关注者,这样的演讲也因此有着更广泛的意义。而在须藤玲子的分享以及演讲结束回答观众问题的过程当中,她提到了 Found MUJI 的一些判断和考量——适合加入 Found MUJI 的产品需要满足“蕴含生活智慧和精髓的物品”以及“可商品化”,而同时,“尊重传统工艺,并不是遵循那个年代的框架,或者重新把一块几百年前的布给做出来,而是以现代的思维去体验和感受,让它适应现代,带来新生”。

对于观众问到自己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须藤玲子回答是“感受性”。“从生活的琐碎当中磨练敏锐的感受性”,这或许也可以为在座的其他观众提供参考。

在成都远洋太古里的这次“Found MUJI 再发现 再创造”展览从 7 月 20 日开始将持续到 8 月 5 日,有机会的同学还可以继续到现场去朝圣(免费的)。最后来点花絮是,实际上这次活动(或者说整个 Found MUJI 系列的活动都这样)并不直接指向 MUJI 的某个新产品新系列,而纯粹是文化和理念、态度和精神上的传播——须藤玲子和 MUJI 团队为了这个展览专门从日本或上海过来,包括活动都在方所或者太古里的场地,并不在 MUJI 自己店里……在我们和 MUJI 方面的交流当中,大家也默契地发现这样不带明确销售指向的活动是有多难得。

最后为不能到场的同学们送上展览上的一些细节图。



查看更多[展会专题]的文章

0   5419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