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沙龙 靳埭强:设计占据了我生命的半壁江山

格物者 2015-12-03   6240

格物者 ( 公众号gewuer-edu )

提起靳埭强,没有人会否认他是当代华人设计界当之无愧的殿堂级大师。从中国银行商标、重庆形像设计、九铁年报、机场快线形像、香港生肖邮票,到香港浸会大学新校徽等这些随处可见、耳熟能详的经典设计,无不出自人称“靳叔”的靳埭强之手。而在这些经典设计背后,满满是“靳叔”对华人群体、华人文化的深厚理解。

靳埭强是国际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设计奖创办人、同时也是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他的设计作品在本地及海外获奖无数,是首位获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及唯一获颁市政局设计大奖的设计师。他也是首位名列世界平面设计师名人录的华人,并获英国选为二十世纪杰出艺术家及设计师。其艺术作品常在海外展出,曾在英国、美国、德国、芬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地多次策划及举行个览,业内称呼他为“靳叔”,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

靳埭强认为,真正的华人设计,应该是针对和归纳华人族群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想哲理及生活态度,来进行的符合华人族群需求的细致创作。华人设计不应该去借助华人特色图腾来突显风格特色,而是应该更多的去关心华人群体自身的文化内涵。

早在70年代初,靳埭强就意识到,一味拥抱西方设计思潮并非华人设计师们的长久之计,于是他便开始尝试将注意力转而关注华人文化和华人群体的日常生活中。

以他为1997年香港回归设计的纪念银器为例,靳埭强表示,97香港回归对华人群体来说,不仅是一个仪式的进行、一种治权的更迭,更是原本血脉相连的华人群体,对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无奈分割、期待回归背后的情感抒发。如此厚重的情感表达,在靳埭强看来,早已不是单纯彰显民族特色图腾所能体现的。于是他做了这么一款设计,用简练、含蓄的现代塑形表达手法,塑造了两只姿态平静的手——一只大手,是母亲的手,一只小手,是孩子的手,线条柔和简略,落落相叠,没有激烈力度的体现,没有精致细节的刻画,只是静静地合放。就像迷路孩童找到母亲后,安心、自然、平静而喜悦地在慈悲的母亲身边诉说无尽的亲情。靳埭强直言:“这是一种儒家道德、伦理精神的传递,『齐家治国』这种传统华人理念,非常能够代表我对华人文化、华人设计哲学的态度。”

说到华人设计源于华人群体生活实用性,靳埭强分享了他曾经教导过的一位来自大陆的工业设计研究生的轶事。这位学生研究如何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车,学生认为,古代战车的传统元素与传统图腾融入设计,便可创作带有华人设计风格的现代汽车。
对此,靳埭强分析道,当代中国汽车的设计不应该仅是中国元素、传统图腾纹样的简单展现,这不是真正的华人设计。因为汽车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物件,要为生活做设计,首先设计师需要了解目标群体的生活状态——即华人群体的生活现状。比如要做一款针对华人家庭使用的汽车,首先要了解目标社会家庭的组成结构,当代华人家庭,不仅是大陆,在香港、台湾的许多家庭中,随着时代演进和人们的观念转变,其家庭组成结构日渐单一,下一代多为独生子女甚至是顶客族,于是,家庭中长辈渐多而青年渐少。

针对此情况,靳埭强认为,设计师应该因时制宜地在设计中突出“扶老携幼”这一设计核心理念,创作一款使老人方便,孩童安全的汽车设计。比如,让老人家容易上下车的车门踏口、身体不适时的座椅灵活调节、或是装有“车内乘坐老人小孩”的提示灯等更人性化的家庭设计。如此,即保障了不同年龄层各异需求的同时,使一车多用,在设计中体现华人群体的伦理道德,“展现的是现代风格,背后诉说的是华人精神,这才是真正能够体现华人思维、华人需求的优秀华人设计”靳埭强感慨道。
在靳埭强看来,好的华人设计,应该是带有儒家、道家与佛家等传统华人思想哲理和华人社会民情的表达,而并非流于图腾、纹样等表面的“华风”展现。



查看更多[文化沙龙]的文章

0   4671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