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认识到设计是社会创新的重要方式时,设计价值就会被重新评估。因为我们生活在一切皆需“设计”的年代,设计无处不在。当代设计者要走在时代前面,成为生活方式和社会创新解决方案的重要提供者。
社会创新设计是用设计思维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论。以设计来改善社会生活,让设计更多更好地服务公众,体现了设计的核心价值和社会责任。社会创新设计是现代设计学深度融合与转化的结果,将源自产品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运用到商业模式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等领域。
1987年,哈佛设计学院推出了《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一书,描述了建筑师和城市设计者的设计方法论,其区别于传统设计思维的重点是它关注社会问题,强调在做设计项目时首先要考虑设计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维克多·巴巴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也对设计师面临的人类需求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设计“发挥着催化、引导、调整人类与自然、人类的社会关系的巨大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结构的转变的整合与集成创新”。
创新设计能够改变社会
2016 北京国际设计周,大栅栏设计社区城市馆中,观众在城市馆体验VR 虚拟现实技术,感受记忆中的建筑与人文重现。
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上,《杨明洁:设计能否改变社会?》主题设计展为社会创新设计提供了积极的思考和成功的示范。
通过公共服务与城市设计的系列作品及案例,面对个体的人、面对人群与国家、面对社会层面等三个板块,探讨设计如何解决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创新设计的指向是为了创造一切更为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公共服务。
其中救灾帐篷就是为解决特定社会群体的需求而设计的,帐篷顶端是半透明的屋顶,优化透气方式,简化建造流程,并将不同的帐篷组成围屋院落,形成社区化的临建形态。同时考虑到帐篷搬运、搭建、拆除、回收二次利用等需求,减少帐篷的杆件和连接部件。为此,救灾帐篷获得了国际IDEA设计奖,此例即是社会创新设计和服务设计的范例,目标是为民众灾后生活提供便利的解决方案。
天猫快递箱的设计则是为从业者创造更方便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通过镂空的双层结构,斜加强筋使其更加牢固。菱形孔的精心设计,形成了快递箱的独特性,为每个快递筺减少了1.6 公斤。
而城市创新领域则专注于公共设施、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的设计,从公交车站、路灯到街道家具,用设计来提升城市品质是社会创新的优选方式。为上海迪士尼设计的候车亭,杨明洁设计团队研究了使用人群与候车的习惯,等候空间的体量关系,考虑到模块化的设计概念和空间的功能。
这些设计案例都是把用户研究放在了首位,让设计更具有社会创新性。只有站在用户角度去理解用户的需求、情感和行为,才能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并针对现实问题提出正确的设计解决方案。
因此,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设计是因为它能够为社会问题提供更优良的解决方案,如果说工业时代的设计师关注更多的是产品,进入信息时代,优秀的设计师开始更多的关注社会和民生,关注服务设计、情感设计、体验设计等设计跨界领域。
创新设计的公益价值突显
设计的根本就是为人与社会解决社会文化与生活体系中的问题,包括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实际问题,这是社会创新设计的公益价值所在。例如设计出简易的“脚踏洗衣机”就是能够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解决缺水缺电条件下的洗衣问题。“中国设计智造奖”的金智奖设计作品“可以喝水的书”,也是社会创新、生活智慧的设计,展示了设计思维对非洲缺水地域生活起到的改善作用。
北京国际设计周作为国家级的设计思想交流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成为汇聚社会广泛资源的全城设计互动、全民设计普及教育活动和中国“大设计”思想与实践的推动者。
在历届北京国际设计周上,许多设计者们都把社会创新、智慧、绿色生活作为重点,关注包括城市设计、乡村设计、智能设计、生态设计、人居设计、非遗再设计、亲子设计、安全设计在内的创新设计模式和大设计领域,并对于技术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试图通过设计思维加以改进和完善,设计在解决未来社会问题所起到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当我们认识到设计是社会创新的重要方式时,设计价值就会被重新评估。因为我们生活在一切皆需“设计”的年代,设计无处不在。当代设计者要走在时代前面,成为生活方式和社会创新解决方案的重要提供者。
作为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核心项目,“北京坊”于2006 年启动,2017 年1 月落成亮相。其整体风格延续民国建筑特色,依托谦祥益、盐业银行旧址、交通银行旧址等文保和历史建筑,特别是以百年劝业场为中心,将7 位著名建筑师设计的沿街的8 栋单体建筑铺陈展开,形成独特的历史与现实交相融合的文化韵味。
创新设计让城市焕发生机
在城市设计方面,通过社会创新设计对老城区进行有机更新、微循环改善,使传统胡同街区更有活力和生机。北京国际设计周以大栅栏、白塔寺、什刹海、前门东区等区域为代表的老城区再生设计计划,将创意设计与商业运营相结合,在老街区开办咖啡馆、茶馆、书店、设计品商店等,并与原住民生活空间相融合,让老街区的创意内涵和生活美学品位得到提升,形成了适合、适度、适用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这类针对老街区的设计更新方案,就是基于社会创新的大设计思维对改善城市问题的思考和实践。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增长过程中,城市空间的商业化开发与宜居环境的平衡关系必然是社会创新设计关注的焦点。例如在胡同社区建立更新和再生的生态设计体系,营造传统居民社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邻里”关系,通过设计提升街区品质的活动,体现着设计对于城市有机生长所承担的价值。在活化城市有机更新与软性发展的新模式中,融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艺术、历史、文化等多元资源,形成引领设计驱动城市更新的复兴新模式,成为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有效方法。
北京大栅栏设计社区以“共建、共享、共生——开放式街区的自信与未来“为主题,全方位展示出“城市与设计融合”“设计与生活融合”的思考。在大栅栏更新计划实施中的项目案例,设计以不同角度介入了大栅栏社区生活,上百个创意项目渗透到杨梅竹斜街等胡同街区和包括劝业场在内的“北京坊”区域,从设计展览、创意市集到各种互动体验活动,充分展现促进城市新生的设计力量。
通过“劝业复兴”来解读和传播当代城市精神,融合地域文化与时代特征,呈现因社会创新设计带来的美好城市生活的更多可能。在大栅栏设计社区的社会创新设计模式引导下,北京越来越多的老街区开始实践着跨界设计与艺术介入、创意社区建设等一系列城市再生更新计划与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方法。
社会创新设计作为城市复兴的先导,建立了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环境。例如“新杂院”设计概念,对老杂院进行建筑空间与市政设施的设计改造,运用现代住宅的空间组合逻辑,将原本通过院落空间串联的不同功能房间的合院式居住模式,转变为不同功能房的单元式居住模式。从而形成一种将多个居住单元并置于一个合院内,共享院落出入口及剩余院落空间的新的居住形态。由于老四合院尺度小,新改造后的四合院在拆改和加建四合院的同时保持了原本的胡同风貌,使得每个住户都能分享内院空间、获得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又体验到传统合院的静谧安逸,从而获得“新杂院”生活的乐趣和尊严。
催生“大设计思维”的创新
以“大设计思维”推动社会创新发展,关注城市改造和民生改善,引领公众的设计消费价值导向,对于当代中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装备业、农业、体育产业、文化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产品、社会创新服务以跨界的模式不断产生,成为催生新经济、新业态的重要驱动力。
社会创新设计以“好设计、好生活”为价值导向,设计思维将为日益复杂的城市发展、产业融合、商业价值与民生品质等问题提供共赢的解决方案。积极找寻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联系,社会创新设计将成为其中一条重要路径。
《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社会创新设计导论》一书中强调用社会创新设计和服务设计来创造社会价值的战略, 此类设计有着值得尊敬的设计伦理和社会责任。
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的“设计思维”丛书也探讨了社会创新设计问题,以往设计师主要关注的是产品的外观和功能,现在他们开始用社会创新设计的方法来解决更为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斯坦福大学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的创始人提出“设计思维”,提出设计不仅仅专注于创造以人为本的产品和服务,设计服务本身也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依靠想象能力、模式识别、有情感意义的创意能力为更多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美国IDEO机构发现,许多客户开始越来越多的需要他们帮助解决社会和服务问题。例如教育机构希望能够帮助创造出与传统教室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这些从产品设计转向服务设计的需求也催生了“设计思维”的创新。传统的设计思考方法在产品改进方面有一定功效,但不一定会产出突破性的创意。如同亨利·福特所说,如果在批量生产汽车前去问客户们想要什么,他们一定会回答想要一匹更快的马。
社会创新设计首先体现的是设计者的社会责任,也是“大设计”思维方式,无论产品设计,还是服务设计,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民生的需求,最终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生活美学。
在大栅栏的创新引领下,越来越多的老街区开始尝试和实践着“跨界设计与艺术介入”“众创与设计征集”“社区建设”等一系列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手法,试图推动老街区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