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沙龙 对话·中日设计|原研哉&赵城琦

陈雨婷 2017-10-23   6642

编辑:陈雨婷

原研哉

日本中生代设计师,日本设计中心社长,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设计领域泛见于长野冬季奥运开幕、闭幕式上的节目纪念册及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等各类作品之中。其设计理念充分展现了日本文化,虽极少使用历史符号和元素,但作品却具有强烈的日本特性。擅长通过无痕迹的“信息操作”手法,用简单的元素表达丰富的内涵。举办2004年HAPIC 展、LILING及系列世界巡展。2016年企划的理想家 (House vision)展出活动中,提出了未来“居住”的各种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著有《欲望的教育——美意识创造的未来》等。

赵城琦

EIH(忆崎)事务所执行董事,E计画机构总负责人,早稻田大学都市地域研究所研究员,工学博士。活跃于中日两国都市建筑界的新生代城市学建筑学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景廊”这一记述都市景观构造的概念,被日本都市学界评价为“日本都市界值得重视和关注的新研究方向”。历任早稻田大学建筑学科助理教授,磯崎新(上海)事务所负责人。曾受磯崎新、石山修武、佐藤滋等多位日本都市建筑界人物的熏陶。“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性规划”“上海老城厢北地区城市更新”“日本鹤冈市地域振兴规划”等项目的主要编制成员之一。

前言

这瓶“金茅台”既是带给先生的礼物,也作为今天话题的开始。茅台作为中国酒文化代表性载体,包装一直无甚变化。这种包装设计,应是在传统包装基础上提升其附加值的一种手法。这瓶金茅台,在一定程度上是当今中国普遍存在的“无理念豪华”的价值观体现,各行各业都有类似现象。当然也出现了一批反感这种审美倾向的设计师。比如这位在今年获得美国书籍装桢金奖的《冷冰川墨刻》一书的作者、艺术家,在墨黑的纸面上,用最简单黑白线条勾勒丰富的世界,可以说是于浮华审美环境中跃出的具有独立艺术追求的引领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前天参加了安藤忠雄、石山修武等以野武士为中心的纪念毛纲毅广(故)的出版活动。石山修武主编的这本《异性建筑巡礼》是对那个时代的纪念和回顾。当年以安藤、石山、伊东等为代表的“野武士”,引领了日本“后现代建筑”,为泡沫经济之后的建筑设计界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么说有些失礼, 野武士时代将要落下帷幕了,接力棒传到下一代手中之后,我们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这是亟需思考的问题。作为在日本旅居时间较长,并一直浸泡在日本都市建筑设计界的人来说,多少感受到中国对日本设计存在一些理解误区。比如,对日本设计存在“禁欲式”以及“禅意” 的表象解读,其着意于视觉浅层居多。而我又无法对这种认知倾向的违和感做清晰的描述,这是我希望聆听原先生见解的主要原因。

野武士

“野武士”区别于豢养的所谓“正武士”,据传是丰臣秀吉发家时所倚重的基本力量。 说穿了,野武士其实就是“一群带刀的破落户”,盼望着战事能够发生,然后被招募,生死且不顾,有饭吃就可以。这些人见面的标准问候是,“你好啊,还没死啊”,乐观中透着悲凉。日本有个被称作“野武士”的建筑设计师群体,其代表人物有伊东丰雄、安藤忠雄、石井和紘等。这些人大都于上个世纪40年代出生,自立门户时约为70年代。那时日本各地公共建筑设施基本完成,以奥运会、世博会为发端的“国家建筑”时代告终。所以,这批人起初都在民居上“寻求建筑的日常性和现实性”。生活和事业上难免陷入某种窘境,日本建筑大师桢文

彦最先将这一批人称作“野武士”。他们的基本主张,没有人能概括得清楚,也许正是“野武士”的缘故吧。代表人物伊东丰雄与安藤忠雄被称作“野武士”中的“东邪西毒”,连他们彼此的理念都有极大的差异。及至上世纪80年代,这些人成为日本建筑界的中坚力量,影响至今。

光之教堂 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教堂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十字形的洞, 从而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光影效果。

安藤忠雄

自学成才的日本著名建筑师。1941 年出生于大阪, 1969 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97 年担任东京大学教授。代表作有“住吉长屋”“万博会日本政府馆”“光之教堂”等。1995年荣获有着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他坚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即可靠的材料、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以及自然。

仙台传媒中心 伊东丰雄本人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伊东丰雄

一位出生于韩国的日本当代建筑师。1965 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系。代表作有八代市博物馆、仙台传媒中心(上图)、风之塔等。曾获得日本建筑学院奖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2013 年3 月18 日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是第六位荣获该奖的日本建筑师。普利兹克奖评委会称赞他“将精神内涵融入设计”,作品“散发出诗意之美”。





查看更多[文化沙龙]的文章

1   5073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