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从来都是人类逃不开的一个终极命题,尤其是尸体安葬方式的演变,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中国历代的葬法有土葬、火葬、天葬(鸟葬)、树葬(挂于树上)、野葬(弃野)、瓮棺葬、悬棺葬、岩棺葬、洞葬、水葬、海葬、衣冠葬等等。这些葬法虽有差异,但是从根源上来说,都是基于对于神明和灵魂的敬畏之情。
但最近有一种新型的「液体火葬」的出现,既没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敬畏感,也没有「掘地三尺有古墓」的仪式感,有的是现代科技对于环保主义和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追求,这种方式的出现也许是对于现有文明的一次冲击。
死后冲进下水道,听起来有点惊悚
美国加州一家叫「生物反应解决方案」(Bio-Response Solutions)的公司已经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殡葬方式,就是将尸体液化处理,直接冲进下水道。
这项技术基于其研发的技术—组织消解系统(Tissue digesters - TD),该技术采用碱性水解工艺,就是通过将尸体放在碱性热水和某些类型的碱(通常是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中,该过程可以在高温或低温下进行,使用高温系统,身体可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溶解。剩下的是干净的骨头和由糖、盐和氨基酸组成的无菌的褐色肉汤。
就是这个设备
与传统焚烧法相比,碱性水解法运行成本低、灭活彻底、不产生废气和二次污染(产物可作为有机肥料),甚至非常环保。
液化殡葬所产生的碳足迹是火葬的 1/4,土葬的 1/8,也不用担心释放有毒气体和物质。骨头被粉碎后可以交给家属保存以纪念,褐色的肉汤就直接冲进下水道,被污水处理厂处理掉,极有可能被化学处理成了天然肥料,这也算是另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方式。
从这里重返自然
这种被称为「液体火葬」的方式其实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主要是用于处理研究机构搞科研的动物和人的尸体,20 年前,佛罗里达大学启动了第一台「尸解器」,直到今天,美国有八个州允许碱性水解机器商业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 2012 年安装了碱性水解机,已经实验性地消解了 800 多具尸体。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这种尸体的处理方式,总能让人联想到「毁尸灭迹」这个词,比如在《 鹿鼎记 》里面,海大富公公用化骨绵掌击毙对手之后,就是用化尸水把尸体处理的一干二净。
而在美剧《 绝命毒师 》中,主人公化学教师老白先是用毒气毒死了,最后用氢氟酸把尸体给溶了,从此走上了回不了头的毒枭之路。
对传统伦理的挑战
上述的新型殡葬方式得到了美国加州的支持,该州正在考虑一项法案,允许在 2020 前国家殡仪馆使用「液体分解」的方式来处理死者肉体。
其实在欧美国家,已经对传统的殡葬进行了改革,美国的一些墓地已经全面禁止土葬,在英国,政府鼓励家庭使用共同的坟墓。传统的殡葬方式对自然环境也很不友好,每年有数百万棵树木被砍伐用来制作棺材,同时土葬用于减缓尸体腐蚀速度的有毒防腐液体会随着肉体的分解而流入土壤。
也许它们都成了棺材了
这些法案的出发点都是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保的角度出发,最传统的土葬形式从根源上来讲是一种不可循环的土地资源占用模式,而且随着人口的爆发式增长,一些土地资源稀缺的地方已经完全承载不了土葬所带来的需求压力。
而火葬虽然能够节约土地资源,但是其带来的环保问题也不小,火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和重金属都是对环境潜在的危险因子,比如牙齿填充物中的汞,其蒸发后就是有毒气体。同时,火化需要使用大量燃料,一次火化所用的能量可以供严寒地区的居民取暖一个礼拜。
火化现场
但是这种方式始终绕不开的还是人类的现存伦理体系,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讲究死者入土为安,死者不仅需要有一块能够长眠的土地,而且土地的选取也要和风水相结合,这一习俗沿袭上千年,已经深深的刻在了骨子里。
中国风水之城新疆特克思
火葬的普及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政策强制实施才逐渐被民众所接受,这种接受更多也是对于现实的无奈,同时也是一种对立面的妥协,火葬比土葬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死者也能够在墓园中得到自己的一块空间以供后人缅怀。但是往长远来看,随着世代更迭,墓地资源最终还是会走向供给不足的地步,这在部分城市已经得到了印证,动辄几十万的天价墓地供不应求就是佐证。乃至有人调侃道,在中国,买房买不起也就罢了,现在死都死不起了。
最关键的还是传统礼法的延续,在《 孟子·滕文公上 》这么说道:「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在中国文化核心指导思想儒教中不安葬亲人的人,是为不孝,无疑是与未开化的野人无异。我们也许自己能够接受这种新型的殡葬方式,但是没有办法接受不让自己的家人入土为安,那么我们的后人可能也会是这么个想法,从此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之中,我们不会去承担一个不孝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