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外,共享经济打得火热,几乎三天两头就能出现个新的共享 XX,比如背靠马云的阿里巴巴的共享雨伞、腾讯也投资了的共享充电宝,尽管有些产品看起来有些失了智,而且目前市面上还只有共享单车算是比较能够被消费者接受,这也让摩拜和ofo打的火热。
而在室内,迷你 KTV 已经不声不响,悄悄遍布了许多商场、电影院甚至地铁站内。和共享 XX 不同,很多人都对迷你 KTV 的前景表示看好。
在一个不到几平米的玻璃房里,用户除了可以点歌,唱歌和听歌,还能录歌,调整音效,最后上传到网络和朋友分享,几乎就是一个线下版的手机 KTV 软件。
「迷你 KTV 」为什么会被看好?
迷你 KTV 出现之前,在商场、电影院等人的碎片时间里,除了玩玩手机逛逛街,就只剩下娃娃机能和你「互动」一下。
娃娃机
然而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些遍布娱乐场所的娃娃机的一个秘密,就是有坑爹的设定:只有玩够一定次数之后,抓娃娃的那个爪子才变得有力。
也就是说,除非你有特殊的夹娃娃技巧,一般人也只能靠砸钱才能抓到一个娃娃。而娃娃机最后的受众只剩下那些执着于夹娃娃的小朋友和成为情侣间的消遣。
而唱 K 一直是很多人娱乐的首选,量贩式 KTV 几乎是大大小小聚会的主要场所。
不过是很多时候,在 KTV 往往不能好好唱歌,而是摇骰子、打牌、玩游戏。这就伤了很多麦霸的心,明明麦克风就在眼前,但是就是唱不上几句。
但平时一个人去 KTV 难免会有些尴尬,就算鼓起勇气去几次,也不一定能坚持下来,最后只能躲在家吼两句。而约上三五好友也未必那么容易,说不定又会进入摇骰子、打牌、玩游戏的套路里,还有被抢麦的风险......
台湾连锁 KTV
加上量贩式 KTV 动辄三五个小时的时间成本并不是随时都能挤出来的。
商家正是看中这两点,在互联网 + 的加持下,迷你 KTV 的出现似乎是必然的。把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和碎片化时间消费结合起来,这本身就是个很好的思路。
一个不大不小的玻璃房里,两张高凳子,两个麦克风,两个耳机和一个大屏幕,在等人的十几分钟里,可以点上一首自己喜欢的歌唱,朋友来了可以随时就走。
而且迷你 KTV 的运营成本显然比量贩式 KTV 低很多,假如这个模式成了,将会是商家和麦霸的双赢。
不过迷你 KTV 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更强的隐蔽性
更低的收费
更好的音效
......
「一人文化」渐渐流行
迷你 KTV 的出现,是不是也说明了:「一人消费」是有需求的?
前段时间,「空巢青年」成为热门话题,指的是一些年轻人为了追逐梦想,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在陌生的城市里,也许还没有伴侣,甚至还没有好朋友,工作之余只能一个人呆着。
空巢青年
因此知乎也常有类似「一个人吃火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之类的话题,并且大多数人都不觉得自己孤独,反而很享受这种一个人的感觉。
还有一部分人,平时疲于社交,游走在各种关系之间难免会产生失衡,有时候就是单纯地想自己做点事情。
而日本则早就把「一人文化」理解到了极致。
日本漫画家久住昌之画了一部很有意思的美食漫画,叫《孤独的美食家》,讲述了主人公五郎工作之余,喜欢一个人寻找美食。
漫画《孤独的美食家》
漫画的主旨不在于介绍美食有多好吃,而在于主人公对于美食和生活的追求——即使一个人,也能感受食物的魅力,过着惬意的生活。
这部漫画大受欢迎,被改变成电视剧后,不论在日本还是中国都吸引了大批观众。
电视剧《孤独的美食家》主角五郎
日本一家连锁拉面店一兰(Ichiran)很早就看穿这一点,除了追求拉面好吃以外,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用隔板将每个食客分开——「味集中座位」,化解了一个人吃饭的尴尬,就能五郎一样一个人静静地享受一碗拉面。
「味集中座位」
不仅如此,日本的网吧也更注重孤独消费。除了肯定会有的电脑以外,包厢内部还设有电视,游戏机,衣架等设施,因此,日本的网吧也成为了很多自由职业者留宿的天堂。